上海鋼管行業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孫永喜應邀參加了7月24日我的鋼鐵舉辦的環渤海黑色產業鏈高峰論壇&鋼管專業論壇,并做了《鋼管下游市場需求&鋼管行業發展趨勢分析》報告主題演講。
孫主任報告首先提出對當前經濟運營的共識;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經濟飛速增長,投資、出口、消費三駕馬車功不可沒。行至今日,中國經濟開始疲軟。進入了后工業化時代,他的特征就是產能過剩和轉型升級。鋼管行業也在按照這個軌跡在運行。中國政治經濟進入新階段,不僅國內關注,國際也十分關注,當中國成為世界經濟第二,其政治和經濟變化也牽動全球市場。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能應該是三項創新思路;1,經濟高質量發展;2,攻克發展方式 經濟結構增長動力三大關口;3,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質量第一,效率優先。從宏觀來看上半年國內經濟應該是穩中有降,是有成效的:
2018年1-6月鋼管主要下游生產數據
1.商品房銷售面積7714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3%;
2.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屋施工面積709649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5%;
3.原煤產量17.0億噸,同比增長3.9%;
4.原油產量9409萬噸,同比下降2.0%;
5.原油加工量29961萬噸,同比增長8.9%;
6.天然氣產量775.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4.6%;
7.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405.8萬輛和1406.6萬輛,產銷量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4.2%和5.6%;
8.全國絕對發電量3194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3%,
9.挖掘機械統計(25家制造企業)銷量120123臺,同比漲幅超過50%;
10.全國造船完工量1886萬載重噸,同比下降28.9%;
同時我們鋼管行業上半年的產品價格也是回歸穩健,2017年是回歸合理。
第二個觀點是;中美貿易糾紛是美國對中國全面反制的開始,不僅在貿易領域,《2018美國國防戰略報告》將中國定位為美國的戰略競爭對手,均說明其對華將展開全方位的強勢抑制。中國鋼管的市場與國內外宏觀環境有密切的關系,國內外經濟增長的趨勢是主流,但不確定性的因素依然存在,將對中國鋼管的市場產生傳導效應,但中國的內在需求市場是巨大的。從歷史上看,每一次中國被外圍勢力刺激一次,后續都會帶來大發展。我們預測2018年中國鋼管的市場需求約8600萬噸左右;其中焊管5600萬噸,無縫管2800萬噸。焊管和無縫鋼管出口800萬噸左右。不銹鋼管380萬噸。對國內鋼管十個大類下游項目市場用鋼管的需求量進行了細分研究。
第三個觀點是;發展高品質的鋼管企業。經過前幾年鋼管行業的大蕭條后,行業的前景趨勢如何?是我們大家都關心的,在中國后工業時代,企業必須依靠技術進步和管理創新,調整產品結構,提高產品質量,走精品發展之路成為必然。實現調整的主要抓手是“聚焦創新”,創新企業的商業模式、創新企業的質量管理和成本管理模式、創新企業的新產品開發的路徑。企業做好“頂層設計”,鋼管企業關鍵在于品質,而不在高端產品,品質關鍵在于質量的一致性,批量生產的鋼管性能和產品外觀等各項指標的一致性,是我們今后鋼管生產企業生命力的體現。發展高品質鋼管企業,是今后數年中外下游市場取勝的根本思路。鋼管產能結構過剩還在延續,由于國內資本大量進入鍍鋅鋼管和無縫鋼管領域,預計鍍鋅鋼管和無縫鋼管各自市場領域的格局將產生重大影響。
同時孫主任介紹了國內五個優秀的鋼管企業,如金洲管道,德新鋼管,尊馬汽車,上海藍天陽鋼管和上上德盛智能化制造數字化管理,他們的轉型升級的案例。
最后孫主任對本次演講做了小結:1. 需求、供給與市場均衡是一個經濟學模型,它被應用為決定市場均衡價格和均衡產量。投資和拉動內需是今后國家經濟穩定的 “壓艙石”。鋼管行業最多還有八年的發展期,當宏觀環境發生巨大變化時,企業如何找到鋼管經濟增長的新動能。2. 鋼管企業尤其是中小鋼管企業,必須適應和認識當前鋼管行業內外市場復雜因素而造成的運行趨勢;結構性產能過剩趨勢和創新品質化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