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由山東省聊城市投資促進局、聊城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東昌府區人民政府支持,中國金屬材料流通協會、中國鋼結構協會鋼管分會、上海鋼管行業協會指導,河南中鋼網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主辦的“第三屆中國鋼管產業大會暨產業鏈供需對接會”及“第十七屆中國葫蘆文化藝術節”在山東聊城成功舉辦。兩場大會共同打造一場工業與文化跨界融合的盛會。本次盛會將通過"工業+文化"雙輪驅動,搭建全球鋼管產業鏈交流平臺,促進產業升級與文化傳承。
本屆大會不僅是全國鋼管行業的一次智慧碰撞,更為產業鏈上下游務實合作、助力區域產業品牌走向全球提供了關鍵平臺。與會企業代表、國際客商齊聚一堂,共同描繪了一幅從“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從深耕國內到揚帆出海的產業發展新藍圖。
協會專家委主任孫永喜應邀出席大會發表主題演講。
孫永喜主任的《我國無縫冷管產業高質量發展路徑探討》的主旨報告,從我國無縫鋼管的細分產品--冷拔/軋小眾產品作了深入解析。冷拔鋼管以其高精度、高性能和小批量定制化的需求特點,位居我國無縫鋼管行業的高端產品序列,是支撐高端裝備制造等領域的關鍵基礎材料。冷管行業出現產能過剩情況,主要是過去多年快速發展中積累的結構性問題,投資慣性與同質化競爭,過去一段時間,行業整體效益不佳,占固定資產投資80%的民間投資仍在增長。許多企業盲目擴張,投向的卻多是中低端產能,導致這部分產品供應遠大于需求,加劇了內部競爭。 隨著新能源、智能制造等產業升級,小批量定制、高精度、環保型 冷管需求將增長10%以上,碳鋼和不銹鋼冷管的應用前景廣闊,發展將圍繞“高性能、輕量化、綠色化、智能化”四大趨勢。
孫主任從2個維度分析無縫冷管,從大數據看冷管在國內外地位,冷管行業升階行動和需求解析。中國冷管市場集中度相對較低,前5家市場份額合計不足40%。主要集中在江蘇山東浙江三省中小規模的冷管生產企業。碳鋼無縫冷管生產企業:三省總計約250家左右,冷拔管生產線總量約1800臺套條,不銹鋼無縫冷管生產企業;300家左右,精密冷軋生產線8000套條。
孫主任認為,無縫鋼管表觀消費進入平臺期,年產量在3000萬噸左右,表觀消費量在2500萬噸左右,年出口量在550萬噸左右。碳鋼冷管將維持500萬噸+的水平,不銹鋼冷管將維持150萬噸。在傳統領域,高性能冷拔管仍在持續替代傳統無縫管和普通焊管,以滿足更高的可靠性和壽命要求。輕量化設計(如異形截面管)在汽車和機械領域優勢明顯,可減重12%以上,同時提升結構強度。供應鏈與競爭格局:行業集中度將提升,擁有核心技術、全流程品控能力(如100%無損檢測)和環保優勢的企業將獲得更大市場份額。“小批量、多規格、定制化” 的柔性生產模式將成為滿足市場多樣化需求的重要能力。
孫主任強調,中國鋼鐵行業的這場深刻變革,是其從“鋼鐵大國”邁向“鋼鐵強國”的必經之路。未來的競爭,將是技術深度、市場精度與全球運營能力的綜合較量。每一次技術的更新,都將淘汰一批企業,同時誕生一批新型企業。當650萬噸冷管產能插上精密制造的翅膀,中國冷管產業必將完成從“量”的巨人到“質”的先鋒的華麗轉身,為高端裝備國產化注入堅實支撐。聚焦好產品,構筑護城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