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新聞網 發布日期: 2008-2-28 11:10:29 瀏覽次數: 60
上海市質量技監局前不久公布的2007年度上海名牌產品和服務顯示,2007年度上海名牌彰顯四大特點,即服務企業爭創名牌熱情高漲、產品名牌結構調整效果顯著、優質農副產品數量不斷增加、名牌無形資產價值漲幅喜人。
據悉,2007年上海市有關部門、行業、企業以提高上海市國際競爭力為著力點,積極著手上海名牌產品和服務的培育,經過客觀、公正、公平的評價,共產生了508個名牌產品和服務。其中,涉及名牌產品452個、名牌服務56個。這些名牌企業收入在100億元以上的有10家,收入在10億元~100億元的有87家,占名牌企業總數的21.13%。
上海市508個名牌產品和服務體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企業爭創服務名牌熱情日益高漲。上海市自2005年首次開展名牌服務評價以來,各個服務行業積極開展名牌創建工作。2007年,該市共有80余家從事旅游、餐飲、人才中介和信息外包服務的企業參與了上海名牌服務申報,并從中產生了56個名牌服務。
二是名牌產品結構調整效果顯著。近年來,上海市不斷加大名牌隊伍結構優化調整力度,在名牌培育推薦上加大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技術先進、環保節能產品的比例,逐漸將生產相對落后、發展潛力不是很大的產品淘汰出名牌隊伍。經過努力,在2005年度產生的453個上海名牌中目前有近百個未被繼續推薦,約占總數的1/5。
三是優質農副產品名牌數量不斷增加。通過近年來的不斷培育,上海名牌中的優質農副產品已有近20個。2007年,上海市除對練塘茭白、高榕保鮮蔬菜、清美豆制品等老名牌予以繼續推薦外,還推出了以南匯水蜜桃、馬陸葡萄、崇明柑橘等為代表的一批本地特色瓜果。
四是名牌無形資產價值漲幅喜人。目前,上海市508個名牌產品和服務的平均無形資產價值達7.52億元,與2005年度上海名牌產品和服務無形資產數據相比,上升了41.52%。其中,名牌產品平均無形資產價值達8.01億元,名牌服務平均無形資產價值達3.55億元。
上海市自1995年開始實施名牌發展戰略以來,以企業積極投入名牌建設為主體,在政府和有關社會組織的大力引導、扶持、培育下,已初步形成了全社會關心名牌建設、重視名牌成長的良好環境。目前,上海市共有639個名牌產品和服務,與1995年的152個相比,增幅達4倍。同時,其完成的銷售收入也從當年的300多億元上升到現在的8000多億元,約翻了5番,占該市工業銷售收入的40%以上,有力地支撐了上海經濟持續快速的發展。不僅如此,其質量水平、技術能級和檔次均比1995年有了明顯的提高。其中,名牌產品采標率已達到了80%以上,而六大支柱產業名牌產品的采標率更是達到了90%以上,并有95%以上企業通過了各種質量認證或有關國際認證。據有關評估公司逐年跟蹤測評,目前,上海名牌企業的品牌無形資產價值總量已突破了4000多億元,平均每一品牌約達7億多元,比1995年時平均0.83億元提高了9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