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上午9點上海市工業合作協會(簡稱‘上海工合’)秘書長會議在閔行工業合作協會舉行。徐匯區、奉賢區、寶山區、閔行區、浦東新區等工合組織的相關負責人約20人參會,會議由上海市工合秘書長主持,上海市工合理事長、上海市工經聯常務副會長陳啟豪向與會代表傳達了周波副市長近期在市工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2016年上半年,上海制造業總體疲軟,規模以上工業總值較去年同期下降4.4%,第二產業下降3.3%,汽車制造、成套設備制造呈現下降趨勢,生物醫藥制造小幅增長,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迅速。上半年,同比汽車制造下降3.3%,成套設備制造下降2.6%,生物醫藥制造增長1.2%。其中:新能源增長22.1%,新能源汽車增長38.3%,精品鋼材制造下降7.9%......。 為此,陳啟豪理事長指出,當下企業面臨發展的壓力,如何在困難中尋找機遇,他給出了一下幾點建議:
提高創新能力;目前上海正在籌建“國家級實驗室”,預計將投入1500億用于“科技中心城市”發展,為了推進中小企業創新意識,國家將給創新型中小企業發放優惠券,獲得此優惠券的企業將免費申報創新項目并得到國家支持。
展開跨界合作;隨著新技術、新材料的快速發展,原本高高在上的高科技產品成本也在下降,這給傳統企業資源綜合利用進行跨界整合帶來了機遇,將自己的產品與高科技、新材料結合起來,賦予其新的生命,這樣才有核心競爭力。
走出去,從坐商到行商;當下的經濟形勢逼迫企業要走出去,企業“生病了”沒人會救你,你只有自救,用資源武裝你的產品,通過鎖定客戶群、找尋目標客戶,積極上門聽取客戶的聲音,定制化服務,積極參與一帶一路走出去戰略。
協會秘書長曹祥軍參會介紹了上海鋼管行業協會情況,并表示積極參與上海工業合作協會的相關活動,搭建各領域的合作,接下來積極參與“長三角產業園區聯盟”的推進工作。
上海市工業合作協會簡介
中國工業合作協會(簡稱中國工合)有著國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光榮歷史和“團結合作一起干”的優良傳統。她創建于抗戰初期。由國際友人埃德加·斯諾夫婦和路易·艾黎等在上海發起,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作出了重要貢獻,曾受到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熱情稱贊。全國解放后,一度停止活動。1983年經國務院批準,正式恢復活動。
上海工合1983年正式成立,是中國工合最具代表性的地方組織。上海工合現有會員千余,其中團體會員600多個,遍及工業制造、出口加工、現代物流、商業貿易、房產開發、金融服務、信息技術、生物醫藥、廣告裝潢、旅游休閑、教育培訓、三產服務等多個行業。
上海市工合堅持“國際性、統戰性、經濟性、民間性”的工合特性。30年來積極致力于“跨所有制、跨行業、跨地區”發展,尤其是泛長三角地域的大合作、大聯合,注重吸收民營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以及在滬港澳臺資企業和外資企業入會,以拓展協會的影響力和擴大經濟界的統戰隊伍,更好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