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來,中國核電審批進入"加速期",連續四年每年核準10臺及以上機組,2025年4月更是一次性核準10臺機組(總投資超2000億元)。這一戰略提速絕非偶然,而是雙碳目標倒逼、能源安全保障、技術自主突破、經濟環境效益協同的必然選擇,標志著中國能源結構轉型進入"核電主力化"新階段。按年均開工6-8臺測算,2025年國內核電用高端鋼管需求將達1.6萬噸左右,市場空間約25億元。
分堆型用量與材料需求;
1. 三代堆(mainstream technology):鎳基合金為核心蒸發器U形管:單臺機組需Inconel 690/800合金管100噸,價值占比超50%(單價約80萬-100萬元/噸),國內僅久立特材等2家企業具備資質。堆內構件&儀表管:需核級316L不銹鋼管800-1,200噸,要求尺寸精度±0.05mm、耐輻照性能。
2. 四代堆與小堆:特種不銹鋼增量顯著.高溫氣冷堆(如石島灣項目):換熱系統需耐650℃高壓不銹鋼管(如HR3C、310S),單機組用量約300噸。小型模塊化反應堆(SMR):采用一體化設計,雙相鋼管道需求提升(耐蝕性為普鋼3倍),單臺用量約500噸。
3.核廢料儲運:長期增長極高放廢物儲罐需耐蝕雙相鋼(如S32750),抗局部腐蝕能力提升5倍,2030年全球市場規模將達15億美元。
4.鎳基合金管材料。2025年需求4,000-5,500噸蒸發器U形管、主管道;核級不銹鋼管需求8,000-10,000噸堆內構件、冷卻系統;耐蝕雙相鋼管2025需求500-800噸核廢料容器、海水冷卻系統。
5.產能過剩風險:2025年國內核級不銹鋼管產能大概率超過2萬噸,需避免低端同質化競爭。
6.技術壁壘:鎳基合金冶煉純凈度要求(O≤50ppm、S≤10ppm),依賴真空感應爐+電渣重熔工藝突破。
7.認證周期:核安全許可證獲取需3-5年,建議借力“產學研用”聯盟加速審批。
8.25年將成核電高端鋼管需求拐點:國內裝機高峰帶動短期鎳基合金管放量(年需5,000噸+),四代堆與核廢料儲運推動耐蝕雙相鋼中長期增長(CAGR 30%+)。企業需以“三高”技術為錨點,綁定核電業主、突破工藝瓶頸、搶占下一代材料標準話語權。
